5月22日下午,淮北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吕留强,主任医师赵立做客市传媒中心《名医直播间》栏目,与大家一起聊聊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早期识别、预防及治疗,以及冠脉支架相关知识,并在线为群众答疑解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叫心肌梗死?哪些人更容易出现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供给不足)。此外,当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需求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供给不足)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群”、吸烟人群、生活无规律及过度劳累人群、工作紧张及工作压力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心肌梗死。因此,要想预防心肌梗死,建议要积极防治“三高”、戒烟、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
心肌梗死有什么先兆症状吗?
日常生活中突然出现以下4个症状,很可能是心梗前兆:
1.长时间的心绞痛:大部分人会突然发生持续20分钟以上的心绞痛,既往有过心绞痛的患者,症状加重,时间延长,同时还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胃肠道反应:许多人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3.休克、晕倒等症状:少数人不会感受到疼痛,而是直接休克、晕厥。
4.与劳累有关的全身性疼痛:患者一劳累或一激动,就出现身体疼痛,一休息疼痛就消失了。疼痛不一定是心脏相关部位,可能是肩膀疼痛、后背疼痛、胃疼甚至可能是牙疼、腹泻。
根据大量临床案例发现,急性心梗还有10个“危险时刻”:
1.如厕:建议如厕时不要用力过猛。
2.洗澡:建议洗澡水温应与体温相当,时间不宜过长。
3.饮酒:建议滴酒不沾,酒精会使血压升高,诱发心律失常。
4.打牌:建议控制情绪,切忌突然激动。
5.看电视:建议睡前看电视别超过半小时,不看过于刺激的节目。
6.游泳:建议锻炼前做好热身,避免低水温的刺激。
7.吸烟:建议吸烟者尽早戒烟。
8.晨起:建议晨起最好在床上活动四肢后再缓慢坐起。
9.鼾睡:建议睡觉打呼噜的人尽早治疗,排除风险。
10.悲伤:建议保持心态平衡,切忌过喜过悲。
假如遇到心肌梗死应该怎么办呢?
结合临床经验,我们总结了一个“心梗小攻略”:拨打120、立即休息、就近救治、快速签字、诉说关键、及时用药、不乱咨询、不乱活动、不盲目自信。
家庭急救处理:除了立即拨打120呼叫救护车外,也应该让患者限制活动,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劝说患者避免过度紧张。因为活动及精神紧张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使病情恶化。如果有条件,应该给患者阿司匹林嚼碎服用,以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果患者会出现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
配合医生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这样危重的疾病,除了医生的精心治疗外,还需要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谈到配合,我想说,首先要对医院信任,因为信任是配合的基础。如果没有基本的信任,对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全盘怀疑,其结果只能是延误病情,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科学的治疗:常用的方法有溶栓和急诊PCI治疗,淮北市人民医院是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单位,胸痛病人到院后可直接进入绿色通道,通过多学科的合作,为胸痛患者提供更快、更准确的评估并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说是对急性心梗快速诊治的一剂“良方”。
一首顺口溜送给大家,希望大家牢记于心:胸痛心梗最常见,早期识别是关键。多种疼痛可并存,学会急救帮生存。胸痛中心帮助大,配合医生别多话。开通血管是根本,分秒必争能救命。
心肌梗死可以预防吗?该如何预防?
大部分心肌梗死都是可以预防的,只不过很多人没有重视心梗前的身体提醒,导致了很多朋友最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
生活中如何预防呢?
1.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规范自己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加强锻炼、注意保暖。
2.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控制体重。
3.定期体检:如有胸痛、胸部不适、心悸等症状,及时就医。特别是症状发作与活动相关,一活动时即出现不适,休息后数分钟后缓解时,应尽快就医,避免侥幸心理。
患有冠心病必须要放支架吗?
临床上,冠心病的特点是一个慢性发展,急性发病的过程。轻者可以无任何症状,由体检发现,重者可以瞬间要命。不到支架治疗或外科搭桥(我们叫做血运重建)的程度,当然不能过激的放支架或开刀;但如果到了必须支架或开刀的程度,而你又过度抵触,不愿去支架或开刀,过度迷信药物保守,甚至食疗、秘方、偏方等,那你就会错失很好的治疗时机,并有很大的风险存在。所以,医生支架或搭桥的建议,都是给你做了全面的评估后才提出的,具有一定道理的。
放了支架冠心病能好吗?术后能做磁共振吗?
冠心病是个可防可控,但不能治愈的进展性疾病。支架起不到治好冠心病的作用,只是解决冠脉局部管腔狭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没有放支架的血管,仍然会发展到放支架的程度,积极地进行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才是最基本的。如果诊断为冠心病,无论放不放支架,都需长期服药。
第一代支架材质是不锈钢,核磁共振的强磁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目前更多的支架是钴铬合金、镍铬合金、高分子可降解材料,磁共振不会对其造成影响所以目前推荐,市面的支架可以在1.5T磁共振场强下进行检查,不受影响。
支架会移位吗?冠脉支架有使用寿命吗?
支架植入是用高压球囊(16-26个大气压)把金属支架丝挤压嵌入血管内膜斑块组织内,刚刚植入时,支架金属丝的血管一面是暴露的,一般3个月后就可以完全包埋在血管壁内,即使剧烈活动、突然的体位变化、剧烈咳嗽等都不可能会引起支架移位。
支架是没有使用寿命的,如果支架植入成功,病人又预防控制做得好,也不是容易增生的特殊体质,也就是说支架不发生血栓或再狭窄的副作用,那可能一辈子就是畅通的。但如果放完支架,症状好了,就什么也不在乎,胡吃海喝、不吃药,那有可能随时就会发生血栓事件,出现心梗,支架也就废了。
放了支架后需要终生吃药吗?术后多久需要复查?
因为冠心病是无法治愈、慢性发展的老龄性疾病,所以本身需要终生预防和控制,包括生活习惯和药物控制。放支架只是一种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关键时刻救命的一种措施,终生吃药并不是因为放了支架,而是因为你体内的环境指标本身需要终生控制达标。但需强调的是,放了支架就一定要在一定期限内(目前指南要求一年)吃“坚决不能少”的三种药,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他汀类,在这个期限内“吃药比吃饭重要”,不可漏服。
支架术后复查有三个目的:一是有没有吃药后的副作用发生,比如吃他汀类药物出现肝脏、肾脏功能损伤;二是有没有出现支架带来的副作用,如血栓、再狭窄等;三是有没有吃错药、少吃药、或不吃药的糊涂病人、或依从性不好的病人。
所以我们一般要求,如果术后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来看一下医生,复查一下一般检查项目,1年后进行一下造影检查,看一下支架有没有出现再狭窄的情况。不管什么原因,如果出现胸痛、胸闷等可疑心脏症状,就要随时复查。
那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到底是支架、搭桥、还是药物治疗好?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保守治疗、支架治疗和外科搭桥治疗。药物治疗始终贯穿于每项治疗的全程。单纯的药物治疗、或者复合一些氧疗、理疗等均可视为保守治疗。那么到底是哪一项治疗好呢?绝不能一概而论,支架治疗和搭桥治疗都是不得已的办法,具体病人具体分析。比如一个药物已经控制不了的心绞痛病人,必须要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冠脉造影显示的是单支血管病变,那么支架治疗就省时、省钱、恢复又快又好,当然要支架治疗;但如果冠脉病变很重、钙化、又是多支血管病变(指南上有个SENTAIX评分超过33分),支架的风险就会很大,效果也不一定好,那就要外科搭桥治疗。但还有一类特重的病人,药物保守无效,又合并全身其他疾病、比如肝病、肾病、肺病等,外科也不能开刀搭桥,冠脉病变也很复杂,支架风险也很大,但是不进行血运重建症状又不能缓解、也不能降低猝死的几率,那就仍有必要“姑息支架治疗”。就是支架只解决最容易解决的、没有风险的、引起症状的血管狭窄,越简单处理越好。总之,冠心病采用什么样的治疗一定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方案个体化,绝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