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8日是第9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7月26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在京召开“2019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与会专家围绕我国肝炎防治现状和对策等进行探讨。
流行形势依然严峻
“病毒性肝炎仍是全球主要的卫生挑战,其中乙肝和丙肝影响全球3.25亿人,每年导致140万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博士说,中国在乙肝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施新生儿免疫规划,几乎没有新发乙肝感染;政府谈判降低乙肝抗病毒药物价格,大大提高了药物可及性。“2019年世界肝炎日,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加大投资,消除肝炎。恰逢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推出,期待中国在肝炎治疗方面继续发挥领导作用。”
另一方面,《2018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病毒性肝炎仍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报告病例数排名第一的乙类传染病。“我国约有2800万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肝癌患者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高达60%和80%。”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说,减少与乙肝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的两项基本措施,一是“防”——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减少新发乙肝病毒感染(控增量);二是“治”——通过抗病毒治疗,延缓疾病进展,减少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减存量),同时也可降低感染者传播疾病的风险。在“控增量”方面,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我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减存量”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表示认同。“虽然我国肝炎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肝炎流行形势依然严峻,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人数仍为全球最多。我国肝癌死亡顺位由1990年的第11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7位,肝癌患者中,86%感染了乙肝病毒,6.7%为乙肝和丙肝合并感染。”庄辉说。
杨希忠表示,目前乙肝还无法彻底治愈,但经核苷类药物治疗1年以上的部分患者,采用序贯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优化治疗方案,可以实现30%甚至39%以上的临床治愈率,极大地改善其生存质量,有效预防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病防控分会主任委员高志良教授介绍,为了提升治疗水平,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目前已覆盖全国261家医院,培训临床医生1650余名。“项目组织专家经多次讨论,编写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经治患者临床治愈技术流程》,旨在提高各级医生乙肝诊疗水平,造福更多慢性乙肝患者。”高志良说,截至2019年7月22日,共有4086名患者加入“珠峰”项目,其中3729名数据完整。该项目是迄今全国最大的慢乙肝临床治愈真实世界研究项目。
多举措推动乙肝防控
近年来,慢性丙型肝炎治疗领域的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进展迅速,许多直接抗病毒药物(DAA)上市。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部门正在推行按病种付费的医疗保险模式,并在天津、浙江等地开展丙肝DAA治疗按病种付费医保试点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结合最新的临床实践,组织专家修订了《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新版临床路径共分为5个部分,对诊断依据、治疗方案选择、药物相互作用、检查项目、随访计划等做了详细说明,补充完善了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诊疗标准流程,适用于慢性丙肝及合并肝硬化、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诊治,并将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和医保支付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范建高教授指出,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约为25%,是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生化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多无临床症状,早期难以被发现,往往累及全身多个系统。诸多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不经过肝硬化阶段而直接发展为肝癌,危害不容小觑。
针对高病毒载量乙肝孕妇所生婴儿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问题,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不仅对新生儿进行乙肝联合免疫,还对乙肝高病毒水平的孕妇进行抗病毒药物干预。项目覆盖了31个省(区、市)124家医院,注册医生1612名,入组乙肝孕妇近3万名。干预结果表明,“大三阳”阻断成功率在99.3%。世界卫生组织对该项目成果高度认可,并向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传授中国母婴阻断经验。
“乙肝防控需要科学决策,这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杨希忠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设立的“中国乙肝随访与临床科研平台项目”,是我国第一个乙肝临床科研大数据库,目前注册乙肝病例接近20万例,随访43万余人次,已成为我国参加单位数和录入人数最多、公信力和影响力最强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注册平台。
杨希忠强调,基金会紧紧围绕政府、社会、专家和大众广泛关注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乙肝母婴阻断和疫苗等难点、热点问题,广泛募集资金,凝聚专家智慧,集中力量寻求重点突破,力求解决关键问题,提升我国乙肝整体防治水平。
记者 张磊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