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科普部负责人、中国卫生科教音像出版社社长:李雨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医师:毕晓峰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二科副主任、信息中心副主任:钱红纲。
一、哪类人需要防癌体检?
年龄和癌症发病有直接关系,像40岁以上的人,癌症发病就开始上升,这群人我们首先要关注,所以我们一般建议45岁以上的人就要定期做防癌体检。还有一些合并慢性病、有家族性遗传因素或者不良生活习惯,像吸烟或者有乙肝,这样的人也需要关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
二、防癌体检定期体检是多长时间一次?
一般情况下一年体检一回就可以,但是如果这个人合并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癌前病变、癌前疾病,你就不能和普通人一样一年体检一回,比如你有萎缩性胃炎或者乙肝,可能就得半年甚至三个月就要抽个血,查一下甲胎蛋白做一次体检,就是说,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判断你多长时间体检一回。
三、肝癌是如何筛查如何早期诊断的呢?
肝癌男性的发病率要大于女性,男性35岁、女性45岁就要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体检的内容包括抽血,查甲胎蛋白,对于肝癌来讲,甲胎蛋白是个特异性指标,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但是有65%以上的概率是和这个相关的。除了抽血以外还要查B超,这是最起码的筛查手段。
四、如何从生活习惯上防止胰腺癌类似的癌症?
胰腺癌主要是和生活习惯相关,比如高蛋白、高脂、高胆固醇长期大量摄入或者短期一次性摄入,会导致胰腺癌或胰腺炎的发生,还有一些情况,包括遗传因素,包括癌前病变,再有一点主要因素还是吸烟,吸烟可以使胰腺癌的概率增加4倍,而饮食方面,喝酒、吃东西的因素只是两倍,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吸烟可能会导致胰腺癌发生的机率更高一些。
五、普通体检和防癌体检有什么区别?
1、防癌体检更多地关注癌症,普通体检更多地关注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等情况,侧重点不一样,目的不同。
2、专业性不一样,防癌体检一般都是一些专业机构,像肿瘤医院专科或者专业机构进行防癌体检,专业的防癌体检应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内容,首先就是病史的询问,即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你的个人史、家族史、遗传史,根据你原来的身体情况判断你患哪几种癌症的可能性比较高,我们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检查,然后才是触诊、血液检查、大便常规、小便常规,还有是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钼靶、CT、核磁、Pet-CT。
六、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癌症吗?
幽门螺旋杆菌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一级致癌因素,主要是它和胃癌、淋巴瘤都有相关性。但是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在人群中进行传播,而且可以进行口对口传播,比如我们大家在一块儿吃饭,有一个人有幽门螺旋杆菌,他就可以通过菜传染。幽门螺旋杆菌只是和胃癌有一定关系,但不是说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必须得胃癌。我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七、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患癌?有没有这样的高危人群?
80%的癌症都和生活环境有关系,如果你接触了一些危险因素,像吸烟、工作环境,像经常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肯定是属于有一定的患癌危险。还有是情绪、性格,老是长期压抑一定关系,和你的免疫状态有一定关系。还有是遗传,有家族遗传史的,这些人要加强防范,自己发生癌症的可能性比普通人要大。
八、肝硬化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肝硬化的早期症状和防治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80%的肝癌患者都是由肝硬化逐渐演变过来的。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肝硬化还是由肝炎导致的,除此以外,大家更要重视的是由于酒精致病比例会逐渐上升,酒精肝这些肝病在逐渐升高,还有一些脂肪性疾病导致肝癌、肝硬化。成天喝酒可能导致酒精肝,酒精肝可能和乙肝一样都会导致肝癌。如果已经长了肝硬化,可能通过中药、西药进行控制,但是很难逆转,就是出现了肝纤维化以后,想把它再变为正常的肝是做不到的,所以你只能延长恶化的过程,通常情况下从乙肝到肝硬化需要10年到20年的时间,如果你把这个时间延长,从肝硬化变成肝癌的过程也会延长,那么你发生肝硬化、肝癌的机率也会下降,要早诊早治,平时进行控制。
九、我国癌症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越来越年轻化,有哪些癌症是年轻时就要开始注意并加以防范的?
癌症和年龄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40岁以下的癌症发病率:35-39岁癌症发病率为89/10万,40-44岁癌症发病率为153/10万。但是,最近几年,可能和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癌症越来越年轻化,30岁以下女性甲状腺癌是第一位,30-39岁年轻女性患乳腺癌比较多,还有直肠癌的年轻化也比较明显。还有就是一些儿童的病,主要是先天因素比较多一些,像白血病、脑瘤、淋巴瘤和母细胞瘤等情况,这可能就和遗传、和外界环境关系等密切一些。虽然年轻人癌症发病率不如老年人高,但是年轻人也不是百分之百不得癌,也同样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因为临床上经常能见到30岁左右的人得肝癌、胃癌,非常多。我们平时还是要有这个意识,虽然年轻,但是也不要太“造”自己的身体,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尽量少,要及时体检,有什么情况及时处理。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网